91吃瓜

综合新闻

综合新闻

当前位置 :  91吃瓜 > 综合新闻

91吃瓜 《浪浪山小妖怪》背后的故事主题讲座圆满结束

来源 :      作者 : 陈孟伟 李毅 汪姝     时间 : 2025-10-16

2025年10月14日晚,91吃瓜 邀请到知名动画导演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新媒体艺术与设计学院教授数字动画艺术系主任硕士生导师於水在杭师大下沙校区钧儒厅为大家带来一场题为《浪浪山小妖怪》背后的故事的精彩讲座讲座由学院动漫系主任陈孟伟主持,范小春院长、陈勋书记出席,吸引了院内外数百名师生参与,现场气氛热烈

图1

作为在动画创作领域经验丰富的导演,於水老师系统梳理了《浪浪山小妖怪》从构思到成片的完整流程,围绕剧作、美术设计、分镜与动画加工、后期合成及声音制作五大环节展开分享。

谈及剧本创作於水老师解释了未直接扩写高人气短片《小妖怪的夏天》为长片的原因——旨在故事中更充分体现西游元素。影片以喜剧为壳、悲剧为核,贴近东方审美逻辑。同时他也大量借鉴了好莱坞编剧布莱克·斯奈德在《救猫咪》中提到的编剧技巧,提炼出“四个底层小妖怪假扮唐僧去取经的故事”作为故事核心卖点,其中“妖怪取经”带来新颖视角、“底层”而非知名大妖怪制造戏剧落差,以及“假扮”衍生喜剧效果,强调应避免“寻找自我之旅”等对卖点设计的常见空泛表达。在从“一句话”发展为剧本过程中,他对结局与主题的关系、主角群体在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间的区分度、助推高潮效果的反派选择等问题有更进一步考虑。於水老师非常大方地分享了《浪浪山》能获得高票房的“秘诀”,他对二维动画长片突破二次元观众圈层局限思考的答案是——与群众共情,努力在故事里体现当下社会大众的共有情绪,才能激发群众的共鸣!

01

美术设计上影片探索“非日非美”的中式视觉语言,融汇中国传统线描艺术与西方透视、光影技法,并汲取连环画、古代寺观泥塑与建筑等文化养分。於水老师现场展示了角色设计稿,强调“生动性优先于一致性”的创作原则,线条运用追求毛笔勾线般的自然韵律他还公开了部分由他亲手绘制、耗时一年半完成的动态故事板,这些画面精准呈现构图、角色调度与表演细节,配合导演亲自完成的配音草稿,为后续动画制作清晰导演意图奠定了扎实基础。於水老师特别感谢了国内多家二维动画团队的通力协作,他们的专业精神与不畏修改的态度是影片成功的重要支撑。

02

关于后期与声音制作,他指出影院投影设备差异对画面渲染提出的挑战,并强调光影处理的严谨性。影片配乐融合多元乐器,既构建丰富的听觉层次,也精准传递情绪,成为叙事的有力补充在讲座最后,於水老师谈及短视频和电影的赛道差异,尽管《小妖怪的夏天》短片投入大量时间成本,而短视频制作周期短、传播快,但电影创作者仍需坚守影院观影的仪式感与艺术深度,不能模糊二者边界。

003

在互动环节,面对“如何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动画创作”的提问,於水老师强调“用心”二字。他鼓励同学们从兴趣出发、勇于实践,在创作中建立与传统的深层联结,并以自身对山西古寺从无感到热爱的转变为例,说明创作过程也是文化认知深化的旅程。

05


文管241班沈沁同学听完讲座后感慨:“於水导演的分享让我看到,‘四个底层小妖怪假扮唐僧’的设定既跳出了传统框架,又以身份错位制造出强烈的戏剧张力。片中融合中式线条与西方光影的视觉风格,以及从分镜到后期每一环的细致打磨,更让我深刻体会到动画创作的匠心所在。一部打动人的作品,终究源于对细节的坚守、对观众的真诚。”此次讲座拓宽了文传学院师生对中国风格动画创作的认知视野,也为未来的教学与实践注入了新的灵感

主持人陈孟伟老师感谢於水老师以创作实践为脉络,为大家生动呈现了一部动画作品的完整诞生过程,不仅为中国经典IP的当代转化提供了可借鉴的路径也启发了传统文化破圈的当代智慧。他寄语大家,无论我们身处人生的哪座“浪浪山”,都要如小猪妖一般,保持好奇、坚持勇敢。

图3

联系我们

地址:杭州师范大学仓前校区恕园1号楼4层
Copyright@91吃瓜太刺激了
电话:0571-28865774
监督邮箱:[email protected]
公安备案号:33011002011919  浙ICP备11056902号-1

  • 官方微信
  • 学院文件
  • 表格下载
  • 党建工作
91吃瓜
地址:杭州师范大学仓前校区恕园1号楼4层
电话:0571—28865774